仙桃拓宽农民增收渠道——念好“特”“链”“融”三字诀 热点
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吴文娟 通讯员 尹立群 李纯曼
(资料图片)
4月10日,仙桃市陈场镇诺嘉水稻专业种植合作社育秧工厂,秧苗一片葱茏。
这批再生稻秧苗将陆续“搬家”到2.3万亩水田中,可实现一种两收、亩产吨粮。
“田还是那块田,收益大不同。农民种植再生稻,比常规稻亩平增产300公斤,增收600元。”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、合作社理事长张远华说。
2022年,仙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20元,增长8.9%,增幅居全省首位。
发展特色产业、延伸精深加工、推动农旅融合,仙桃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,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,取得显著成效。
“特”字当头
让农产品优质优价
早在清光绪年间,仙桃就以出产香米闻名。
2008年,“仙桃香米”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。
今年4月初,仙桃香米被第二十二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组委会授予金奖。
如何做活“土特产”文章,让一粒米香飘全国?
“从选种到种植、加工、检测,均制定高于国家优质大米标准的团体标准和地方标准,全力打响‘仙桃香米’区域公用品牌。” 仙桃市米业协会会长、裕泰米业总经理王万虎介绍。
依托仙桃香米生产企业,仙桃推广 “稻鳝共育”“稻鳝菇”“再生稻”等高效种养体系,以统一培训、统一供种、统一育秧插秧、统一防控、统一收购、统一加工销售的“六统一”模式,发展水稻订单面积71.5万亩。
“一粒米”的兴农富农效应进一步放大。该市培育出水稻产业合作社126个、家庭农场255个;优质品种种植率达100%,认定有机产品1个、绿色产品9个;拥有大米食品企业6家,拉动水稻一二产业实现产值50亿元。
眼下,仙桃打造更多特色鲜明的“土特产”,叫响“仙滋鲜味”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。
“链”上发力
让农产品增值增效
允泰坊公司黄鳝加工车间,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。
允泰坊公司投资1200万元,新建标准化食品生产车间,与高校合作开展黄鳝生鲜及调理制品保鲜关键技术研发。
公司开发的藤椒鳝片、鳝鱼丝、鳝鱼火锅等黄鳝系列产品,一经面世,就备受消费者青睐。
仙桃市提出,重点推进30公里黄鳝产业示范带建设,推进黄鳝产业生产、加工、流通一体化发展,加快打造百亿级产业。
支持黄鳝精深加工企业发展壮大,引导企业进军黄鳝医用、保健领域,放大产业质效。
小小黄鳝,“拱”出一个富民产业,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超过50亿元。
围绕黄鳝等特色农产品,仙桃扶持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拓展农产品加工深度,实现从“低价值”农业向“高价值”农业迈进。
“融”进旅游带
让农民搭上致富快车
高雅馨香的蝴蝶兰,甜美可口的草莓,刺激惊险的VR科技体验……漫步九合兰园各个园区,既有生态美味,更有风光趣味。
作为一家台商投资的休闲观光农场,九合兰园呈现出丰富的“农业+”业态,今年新增投资3000万元,建设无动力设施、太空舱住宿项目和篝火广场,预计7月前可对外开放。
在胡场镇潭湖村,4座荆楚风大厅加紧装修,69家合院民宿即将启动。
排湖风景区密塘渔村,10多家渔家风味餐厅时常满座;沙湖国家级湿地公园,万亩芦苇荡变身网红露营地;郑场镇徐鸳村,一座半岛时光民宿酒店悄然落成……
艾正权今年49岁,是排湖本土村民,搭上乡村游发展快车,建成一家民宿,当上了小老板。“每到周末,房间都俏得很。”他说。
近年来,仙桃推进农旅、文旅深度融合,重点打造以阿尔迪有机生态园、仙桃源等为节点的环排湖旅游带,以梦里水乡、九合兰园等为节点的仙西乡村休闲旅游带,成功创建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园区4个、农旅融合示范点136个。
依托“旅游+”“+旅游”,仙桃一个个乡村蝶变,颜值更靓丽,价值在提升,村民的“旅游饭”越吃越香甜。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