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特写」重返春糖:人山人海签约谨慎,预制菜、酒业赛道温暖复苏
第108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(简称“春糖会”)于4月12日至14日在成都举行。
从在此之前的酒店展开始,整个城市就已进入繁忙的“糖酒会”时间,据“成都发布”报道,截至4月7日,当地住宿预订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300%。路面交通和展会现场更是迎来久违的人头攒动,“忙得一天都没能看一次手机”,一位洋酒展商在朋友圈中写道。
不过,与今年热闹的景象相比,糖酒会仍存在产品同质化、客户签单谨慎的情况。“这是我们第三次参加糖酒会,截止前两天就已经收获200多位意向客户的关注,今年到场的经销商和采购人员很多,但是每一个成交都很谨慎,大家都想货比三家,综合价格和样品情况再做决定,”五常能民米业的工作人员告诉界面新闻记者。
(相关资料图)
预制菜在热闹氛围中等待市场成熟
本届糖酒采取“两馆一城”模式,将食品业务和酒类业务分别布局在西博城、世纪城两大展馆,展览总面积达32万平方米,刷新历届全国糖酒会展览规模纪录。
作为近年的销售热点,位于西博城的预制菜展厅早早挤满了参展人群。
餐饮从业者乔昊和合伙人几天前就从北京来到成都,他们想找到一个合适的预制菜厂家,委托生产自己研发的“怪味鸡”等菜品。但从之前的酒店展到西博城大展,在众多摊位中紧锣密鼓地逛下来,他们并没有获得想象中的收获。
“糖酒会的性质是一个展销会,各家都是把现成的产品拿出来展示,都想签大单。但是对于像我们这样的中小个体户来说就会显得销售热情不足,同时现场做预制菜的商家虽然看起来很多,但产品的同质化比较严重,说愿意一起研发新菜品的厂家就更少了,”乔昊称。
记者在走访展会时发现,试吃后能明确区分产品特色的预制菜品牌较少。目前主要以烧鸡卤味、重口味菜品为主,酸菜鱼更是成为多数厂商必备的大单品,品类集中度较高。
据《中国餐饮大数据报告》显示,2019年预制菜在中国餐饮市场的渗透率仅为2.5%,而在美国,该比例已达到了15%。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《中国预制菜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》预测,到2025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到4100亿元左右。
一位预制菜品牌负责人告诉记者,加工食品并不是新鲜事物,公司早在十年前就已从事这一领域。但随着预制菜概念成为风口,不少新公司都想加入这一赛道。
他表示,从现场情况就能发现,预制菜的商家数量和规模在不断壮大,但很多品牌并没有本身做食品的基因和优势,就导致了一些厂家并不愿意潜心研发自己的特色商品,更多是什么品类卖得好、生产门槛低就去跟风,“这造成了预制菜行业有些浮躁的心态,很多商家想赚快钱,市场非常分散,研发、原材料供应、生产销售各个环节之间各行其是”。
在糖酒会期间举行的“中国食品消费趋势白皮书发布会”上,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消费者与市场研究中心负责人卞祺认为,中国食品行业目前存在各个产业链剥离的现象,农业企业和食品企业等各个链条间会互相区别。但预制菜行业要想发展需要一二三产业的强联动,潜下心来营造更规范化的市场环境。
“预制菜虽然是一个名称,但其实它涵盖的的使用场景和内容很广,要形成行业的体系和标准,尤其是立法约束,这样才能使食品消费越来越良性发展,”卞祺表示。
展会是窗口,洋酒放长线销售
不少商家也反映,疫情过去后,憋在家里的人如今终于可以出门了,所以本次糖酒会来逛展的人数非常多。但另一方面,询价和加微信的不少,销售效果还需要长期观察。
李伟是来自成都当地的洋酒酒经销商,他发现经过疫情三年,自己供货的餐饮渠道整体进货频率、数量变得更为保守,“过去有不少当场就能签单的,现在更倾向于要点样品考虑一下,过去能拿五件的,现在先拿两件卖卖看”。
他告诉界面新闻,不少新一线、二线城市缺乏洋酒消费的“中间市场”。富裕阶层仍然会消费顶级酒款,但缺少了对洋酒有一定了解的爱好者饮客支持,更多消费者仍产处于图便宜、用洋酒壮门面的阶段,因此造成假酒、冒牌酒、低端酒横行的现状。
在武汉经营连锁西餐厅的董娜表示,春节过后餐饮行业热度明显提升,这是件好事。但受疫情影响,去年进货的酒款仍有部分没有卖完,资金和库存没有完全得以释放。这次来逛展更多是了解一下市场动向,尽管想要丰富店内销售的酒类产品条线,但两天逛下来,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签单意向。
李伟计划等糖酒会结束,带着自己代理的酒款到董娜店里做一次餐配酒品鉴会。在他看来,糖酒会只是一个快速加大接触面的窗口,要在良莠不齐的展商中将自己的产品推销出去,更多还是要靠更多配套的服务完成销售。
华鑫证券在走访糖酒会后发布的研报中,证实了“当前经销商整体处于观望并谨慎签约,预计是小幅打款多次签约”的现象。在其看来,3月淡季中酒企将处于消化库存阶段,预计五一期间将加快恢复,提升经销商信心。
关键词: